美國國會未能通過臨時撥款法案,政府「停擺」在即
美國國會參議院9月30日晚間未能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這意味著聯邦政府大概率將從當地時間幾小時後的午夜開始「停擺」。這將是聯邦政府近七年來的首次「停擺」。
美國國會參議院9月30日晚間未能通過一項臨時撥款法案,這意味著聯邦政府大概率將從當地時間幾小時後的午夜開始「停擺」。這將是聯邦政府近七年來的首次「停擺」。
當天,由共和黨起草的暫時維持政府運作的臨時撥款法案在參議院未能獲得通過所需的60票。
在最新的臨時撥款法案談判中,健保福利支出是導致兩黨僵局的核心分歧之一。民主黨要求加強健保相關福利,訴求包括延長即將於年底到期的《平價醫療法案》加強型補貼、恢復部分合法居留的移民享有《平價醫療法案》福利。共和黨對此表示反對,並推動暫時維持現有政府撥款水準。
當天早些時候,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並未進行談判,而是繼續互相指責,稱對方迫使政府「停擺」。
美國聯邦政府運作資金本應來自年度預算撥款。國會兩黨通常應在10月1日新財政年度開始前通過新的年度撥款法案。但由於近年來兩黨爭鬥激烈,往往無法及時達成一致,國會便試圖透過臨時撥款法案暫時維持聯邦政府運作。過去一年中,美國聯邦政府多次面臨「停擺」危機,國會在2024年12月和2025年3月均在聯邦政府資金耗盡數小時前才通過短期支出法案。
美國聯邦政府最近一次、也是歷時最長的一次「停擺」發生在2018年底至2019年年初,川普第一任期內,民主黨反對川普提出的美墨邊境牆計畫撥款,兩黨在移民問題上爭鬥不休,導致政府關門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