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困局:五年短缺對決技術雙頭
儘管工業需求下滑,但投資激增推動白銀連續第五年供應短缺,全年缺口達9,500萬盎司。白銀已兩度衝擊54美元未果,未來稀缺性溢價與區域性供需錯配並存,短期回檔或為買入良機,但長期價格預測存在分歧。
週二(11月18日)現貨白銀亞歐時段走出探底回升走勢,目前價格轉漲至50.27美元漲幅0.17%,盤中一度跌至-1.7%全天振幅超1美金,目前已經連續調整四日,現貨白銀今年以來累計漲幅已接近76%。
世界白銀協會(SilverInstitute)最新報告顯示,即便工業需求呈現下滑態勢,但投資需求的爆發式成長仍將推動白銀迎來連續第五年供應短缺。
全球經濟成長放緩正對白銀工業消費構成顯著壓制,預計全年工業需求將下滑4%;不過,這一降幅尚不足以扭轉當前市場供需失衡的核心格局。
上週,世界白銀協會重申關鍵展望:白銀年度供應短缺規模將達9,500萬盎司,連續第五年陷入供應缺口。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有缺口,但該缺口較去年大幅收窄,白銀已經兩度衝擊每盎司54美元關口未果,可能雙頭的頂部區域已經出現。

需求結構分化:投資需求對沖工業疲軟
紐曼在報告中強調了投資需求爆發的底層邏輯,白銀本身亮眼的價格表現與堅實的供需基本面,進一步強化了資金的配置信心。
除投資端外,工業消費端呈現溫和收縮態勢:預計今年白銀工業需求將降至6.65億盎司,年減2%。
報告具體分析:「這項變化主要受兩大因素驅動-其一為關稅政策與地緣政治緊張引發的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其二是白銀價格飆漲倒逼下游產業加速節銀技術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光電領域雖全球裝置容量將創歷史新高,但受單組件白銀用量大幅下滑影響,該領域白銀需求預計將年減約5%。 "
金屬對焦在更新報告中進一步給出細分需求預測:今年白銀飾品需求將下降4%,銀器需求降幅則達11%。
需求區域分化:美歐疲軟vs印澳增持
「這項數據分化的核心在於美國市場的疲軟表現-美國散戶投資人在2025年大部分時間持續清算持倉,其影響抵銷了印度、德國、澳洲等主要市場的需求成長。
反觀印度市場,投資者在本地銀價上漲過程中積極增持,押注2025年銀價將延續上行趨勢,"報告解讀了實物需求的區域分化特徵。
同時由於近期的ETF持續增持,導致銀價的波動會更加出現交易端的特徵,追漲殺跌容易導致銀價的劇烈波動。
供應鏈結構矛盾:庫存錯配加劇市場分化
儘管美國政府明確將包括白銀在內的貴金屬納入關稅豁免清單,但因白銀同時被列為"關鍵金屬",市場擔憂未來可能面臨進口稅調整,導致這批白銀長期滯留在紐約金庫。
目前紐約市場白銀庫存已處於嚴重過剩狀態,精煉廠的白銀回收產能也已逼近極限。受此影響,北美地區廢銀回購溢價顯著低於全球其他地區,進一步反映了區域供需的失衡。
同時,倫敦市場呈現截然相反的緊平衡格局:印度進口需求持續成長疊加ETF投資需求攀升,導致當地白銀供應嚴重緊張,推動白銀租賃利率刷新歷史高點。
儘管部分白銀為追逐更高溢價從紐約回流倫敦,但分析師指出,在全球供應難以同步跟進需求增長的背景下,白銀供應鏈的結構性矛盾短期內難以緩解,但同時資本市場從來都能將確定性的長期狀態快速定價。
機構觀點:短缺格局難以逆轉,稀缺性溢價長期存在
他進一步補充道,除非全球白銀消費出現超預期的大幅下滑,否則市場供需再平衡難以實現——這也意味著白銀的稀缺性溢價仍將長期存在。
瑞銀(UBS)觀點:近期白銀價格下跌主要是短期投資者獲利回吐,並非長期前景變化,受名目和實際利率走低、全球債務擔憂、美元貶值以及2026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影響,白銀仍有上行空間,看多至55美元,大跌視為買入良機。
澳洲聯邦銀行策略師Carol Kong觀點:勞動市場的疲軟可能對美元造成壓力,從而支撐白銀價格,風險傾向就業人數減少,這將進一步利好白銀。
但短期看多的同時,主要機構對銀價的2026年價格預測在34-45之間,其中世界銀行預測為41美元,匯豐銀行為44.5美元,花旗43,德意志銀行45。
技術分析:
現貨白銀調整至上升通道中軌附近,目前受到50.465和通道上軌的壓制,銀價未過50.465時均視為反彈的結束。
支撐在49.126的20日線附近,之後是上升通道的下軌,最後是48.88是這次反彈行情的突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