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已來,8萬美元將成為新的關鍵支撐位
加密市場經歷連續暴跌,比特幣失守9萬美元關口,年內漲幅盡失。在宏觀不確定性與內部拋壓的雙重打擊下,市場恐慌蔓延,短期持有者普遍虧損。儘管有巨鯨伺機抄底,但英國出售巨額比特幣的潛在衝擊仍懸而未決,市場何時觸底,8萬美元能否守住,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加密市場正遭遇一場下跌風暴,已連續三日大跌。就在午間,比特幣跌破9萬美元關口,創下今年4月以來的新低,完全抹去了年漲幅。根據Coinglass數據,截至撰稿時,過去1小時全網爆倉金額便達到了1.37億美元,過去12小時爆倉金額更是超過6億美元,其中比特幣多單爆倉達到3.28億美元。

SoSoValue數據顯示,加密市場各大板塊無一倖免,集體下跌,24小時跌幅普遍超過3%。其中尤以Layer2、DeFi板塊最為慘烈,跌幅分別達7.9% 和6%。其餘板塊中PayFi板塊跌幅達4.11%、CeFi板塊跌幅達3.51%、Layer1板塊跌幅達4.17%、NFT板塊跌幅達3.90%、Meme板塊跌幅達3.51% 及AI跌幅達3.66% 等。由此可見,加密市場的下跌之勢遠比預期更迅速、更猛烈。

此外,Glassnode數據顯示,比特幣的短期持有者(持有少於155天)目前共持有的280萬枚比特幣,如今幾乎全部處於虧損狀態,這一虧損規模達到自2022年11月FTX崩盤以來的最高水準。與此同時,長期持有者仍在持續減持。截至11月16日,這群人持有的比特幣數量已從7月的約1475.55萬枚降至1430.3萬枚,減少逾45.25萬枚。大量比特幣的流出,使得市場供需失衡進一步惡化,對價格形成強大的下行壓力。
眾所皆知,加密市場這輪下跌趨勢,是宏觀環境與市場內部因素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在宏觀方面,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為影響加密市場走向的關鍵因素。近期美國經濟數據疲軟,引發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投資者風險偏好迅速下降,導致了資金紛紛從加密貨幣等風險資產撤離。同時,由於加密貨幣市場與美股、美債等傳統風險資產的連動性增強,也不再被視為獨立的對沖工具。而聯準會12月降息預期落空則是引發市場調整的「導火線」之一。根據CME“聯準會觀察”,聯準會12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已降至42.9%。
從市場內部資金流動情況來看,機構資金流入放緩,這幾個月來配置意願明顯下降,這成為導致ETF和現貨需求疲軟的關鍵原因,市場也因此失去了結構性買盤支撐。根據CoinShares最新週報數據,上週數位資產投資產品資金流出總額達20億美元,為今年2月以來最大規模。這已是連續第三週出現資金流出,目前累計流出總額已達32億美元。除此之外,上周美國比特幣現貨ETF累計淨流出約11.1億美元,已連續三週淨流出,以太坊現貨ETF上週累計淨流出同樣高達7.28億美元。加上本月以來巨鯨群體的持續減倉,進一步加劇了市場拋壓。
現階段,散戶觀望情緒加重,市場恐慌指數已連續多日深陷10-14的「極度恐慌」區間,恐慌情緒如野火般持續蔓延。尤其在比特幣跌破10萬美元關鍵支撐位後,短期技術面觸發大量停損賣單,進而形成負回饋循環,使得市場下跌趨勢愈發難以遏止。
CryptoQuant創辦人兼CEO Ki Young Ju先前曾分析稱,過去6至12個月入場的比特幣投資者,平均成本大致在9,4000美元附近。他指出,只有當價格跌破這一成本區間時,熊市週期才可能得到確認。而如今,各項數據皆說明市場已進入「熊市」。
那麼,加密市場究竟會下跌到何種程度呢?
除了前文提及的諸多利空因素外,當前「錢志敏案」尤其值得關注,儘管中英兩國仍就比特幣分配權展開博弈,但6.1萬枚比特幣中的很大一部分極有可能將進入市場,從而帶來一個長期的拋售壓力。
目前,英國財政部已明確表態,拒絕將這些比特幣納入該國國家儲備,而是計畫將其出售變現。這筆巨額比特幣對市場的衝擊無疑將是巨大的,不過短期內,英國政府能夠「合法侵吞」的份額以及投入市場的具體時間,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市場並非完全被負面情緒籠罩。隨著行情快速下行,在巨鯨紛紛拋售的同時,部分機構和巨鯨也開始「抄底」了。
以以太坊為例,根據X用戶Ai姨監測,「0x1fc7」開頭的地址在過去12小時內以3013.25美元均價分批加倉了13117枚以太坊,價值約3952萬美元。該地址自11月15日至今已累計建倉1,9199.91枚以太坊,總價值約5,870.5萬美元。不僅如此,過去一周,以太坊財庫公司BitMine透過Galaxy Digital、FalconX和Coinbase總計增持6,7021枚以太坊,價值約2.3447億美元。

在比特幣市場,同樣有正面訊號傳來。根據SoSoValue數據,截至美東時間11月17日,在不包含礦企的前提下,上周全球上市公司的比特幣總淨買入量達到8.48億美元。其中,作為DAT市場「老大哥」的Strategy(原MicroStrategy)上週以1,2,171美元的價格增持8,178枚比特幣,耗資約8.36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Strategy管理層已明確表示不會出售比特幣,並指出該公司槓桿率保守,以610億美元比特幣持有量為抵押的債務僅為80億美元,且股息“完全由其資金儲備覆蓋”,還可透過市場發行計劃進一步獲取資金。
此外,薩爾瓦多也在過去7日大幅增加比特幣,總計達1,098.19枚,總持倉量升至7,474.37枚。

交易員Eugene Ng Ah Sio今日在個人頻道發文稱,“已增持以太坊和SOL的多頭倉位。擺動指標已經明顯回到超賣區間,我認為可以開始重新增加這個市場的風險敞口。”
綜合以上數據表明,當比特幣及以太坊等價格下跌到一定程度時,巨鯨的「抄底」行為增加,也將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部分拋售壓力。儘管很難完全快速止住加密市場的下跌態勢,但後續趨勢可能不會如一些悲觀預期般加速下行。
另外,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迅猛跌勢不同,ETF資產展現了較高的穩定性。 CoinDesk發文指出,以比特幣計價,美國ETF的管理資產規模(AUM)仍接近歷史最高水準。根據checkonchain的數據,截至撰稿時,AUM為133.77萬枚比特幣,而10月10日的峰值為138萬枚比特幣。相較於比特幣自價格高峰12.6萬美元下跌近29%,比特幣ETF AUM僅下跌3.2%。
目前,主流分析師普遍認為,8萬美元附近將是比特幣的關鍵支撐位,這也是川普贏得美國大選後比特幣的關鍵水平位置。
BitMEX聯合創辦人Arthur Hayes表示,比特幣從12.5萬美元跌至9萬美元區間,但美股仍位於歷史高位,這意味著「一場信用事件正在醞釀」。 Hayes指出,其美元流動性指數自7月以來顯著走弱,一旦市場進一步惡化,聯準會、財政部或其他機構將被迫加速「印鈔」來維穩。在此期間,比特幣可能再度回落至8萬- 8.5萬美元。不過Arthur Hayes認為,一旦美國流動性重新擴張、刺激政策加碼,比特幣將迅速反轉。
研究機構伯恩斯坦分析師則認為,加密市場當前狀況並非重大下跌趨勢的開端。這次下跌更多反映的是投資者對歷史四年周期模式的擔憂,但當前市場基本面更強勁,長期持有者供應被大量吸收,或許只是短期回調至新局部底部。此外,比特幣ETF機構持有比例從2024年底20% 升至目前28%,儘管過去三週ETF資金流出30億美元,但總管理資產仍達1250億美元,這一轉變反映了“更高質量和更穩定的持有結構”,降低了大幅拋售的可能性。
綜合市場現狀和各方觀點,可以明確的是加密市場還會繼續下行一段時間。尤其是在經歷「10.11」閃崩以及長達一個多月的下跌之後,市場很難快速形成持續的買盤。而隨著部分機構和鯨魚的增持,8萬美元能否成為比特幣價格的堅固支撐位,成為了市場的焦點。
不過,加密市場向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與變數,究竟會走向何方難以預測。是繼續在下跌的深淵中掙扎,還是迎來意想不到的反轉與復甦?這些只能交給時間揭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