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後座力」爆發?美國PPI飆升創三年新高
美國7月批發通膨意外加速,創三年新高。企業或正將關稅成本轉嫁下游,通膨壓力加劇,降息預期受挫。政策走向面臨新挑戰。
「儘管到目前為止,企業承擔了關稅成本上漲的大部分負擔,但進口商品成本的上升正日益壓縮利潤率,」Nationwide資深經濟學家Ben Ayers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關稅成本將更顯著地傳導至消費者價格,通膨率在2025年下半年可能溫和上升。」報告顯示,儘管今年上半年需求有所放緩,但企業仍在調整商品和服務定價,以幫助抵消美國關稅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
背後原因:關稅成本轉嫁
「政策制定者仍需解決的問題是,這些價格上漲中有多少被批發商、零售商和經銷商吸收,」高頻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Carl Weinberg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這份報告有力地支持了聯準會在政策調整上的觀望態度。”
分析普遍認為,這次PPI的強勁反彈,標誌著川普政府重啟並加碼的關稅政策效應開始全面顯現。企業正面臨日益上升的進口成本壓力,並且越來越多地將這部分成本轉嫁給下游。
成本壓力傳導:「儘管到目前為止,企業承擔了關稅成本上漲的大部分負擔,但進口商品成本的上升正日益壓縮利潤率,」Nationwide資深經濟學家Ben Ayers指出,「我們預計,未來幾個月關稅成本將更顯著地傳導至消費者價格,通膨率在2025年下半年可能溫和上升。」
服務與商品齊漲:數據顯示,7月服務業成本上升1.1%,為2022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其中批發商和零售商的利潤率躍升2%。商品方面,食品價格(尤其是蔬菜)和核心商品價格也出現上漲。
供應鏈上游承壓:反映生產早期環節價格的「中間需求加工品」成本意外跳漲0.8%,主要受柴油燃料等成本驅動,顯示通膨壓力已深入生產鏈條。
市場與政策影響:降息預期降溫
這份遠超預期的通膨數據,為市場和聯準會帶來了巨大衝擊。聯準會降息前景蒙陰:此前,由於7月非農就業數據疲軟,市場幾乎100%預期聯準會將在9月降息25個基點。然而,強勁的PPI數據迅速改變了這一預期。 CME「聯準會觀察」工具顯示,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從接近100%降至約80%,市場對10月和12月進一步降息的押注也大幅削減。高通膨與弱就業的「滯脹」風險,讓聯準會在政策抉擇上陷入兩難。
經濟學家警告,PPI的上漲往往領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聯準會更青睞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德意志銀行等機構已提出「滯脹風險」預警,認為供給側衝擊(關稅和移民政策收緊)可能推高通膨並抑製成長。
美國7月PPI創下三年來最大增幅,清楚傳遞出一個訊號: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帶來的成本壓力,正從生產端快速向消費端傳導。這不僅加劇了美國的通膨壓力,也使得聯準會的降息路徑變得更加複雜和不確定。未來幾個月,企業轉嫁關稅成本的程度,將成為決定美國通膨走勢和貨幣政策方向的關鍵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