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摩警告:美國消費韌性或崩塌,2026年經濟前景脆弱
摩根士丹利警告稱,美國「消費者韌性」敘事搖搖欲墜,中低收入群體正出現「真正裂縫」。信貸壓力上升、可負擔能力危機加劇及勞動力情緒惡化這三大關鍵因素,預示美國經濟成長前景日益脆弱。
華爾街警報響起!摩根士丹利發出警告,美國"消費者韌性"的敘事搖搖欲墜。三個關鍵因素表明,支撐美國經濟成長的中低收入群體正在出現"真正的裂縫"!
根據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公司(Morgan Stanley Wealth Management)全球投資委員會(GIC)的看法,"美國消費者俱有韌性"的敘事——這是2025年美國經濟的一大意外亮點——現在正面臨巨大的阻力。儘管消費者支出維持了5%到6%的穩定名目成長率,支撐了對2026年美國股市的看漲前景,但GIC正表達出謹慎態度。
首席投資官兼GIC負責人麗莎·沙利特(Lisa Shalett)週一警告說,雖然更廣泛的宏觀經濟前景仍持謹慎樂觀態度,但"K型"經濟要求人們進行更仔細的審查。
具體來說,她在報告中寫道,她看到了"中低端消費者群體中出現的真正裂縫",而這個群體對整體成長至關重要。她指出,儘管他們可能只佔經濟消費的40%,但他們構成了推動國民經濟的邊際消費成長的主體。畢竟,消費支出約佔全國GDP的三分之二,而這一比例在2025年受到資料中心支出大幅激增的挑戰。
沙利特引用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數據指出,與最富有的群體相比,最低收入五分之一的群體將額外賺到的每一美元用於消費的邊際傾向要高出六倍以上。因此,如果沒有他們的持續發力,2026年的經濟前景將"越來越脆弱"。換句話說,只有當中低收入群體擁有更多可支配資金時,經濟才能以健康的速度成長,而現在這種情況正越來越危險。
沙利特指出,美國消費支出維持了堅實的三年成長趨勢,這主要得益於正面的財富效應,令擁有80%股票的收入最高的兩個五分之一群體受益。然而,收入處於後60%的家庭現在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這可能會改變2026年的前景。
持有這種擔憂的並非沙利特一人,另外兩名華爾街頂級分析師——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的戴維·凱利(David Kelly)和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的托斯滕·斯洛克(Torsten Slok)——也在周一表達了擔憂。 "K型"經濟以及可負擔能力這個關鍵問題,仍然是美國經濟的一個巨大問號。
沙利特表示,2026年GDP成長放緩的風險取決於消費者是否開始"枯萎",而最近的數據已暗示了這一結果。她補充說,GIC正在監測凸顯低收入階層壓力加劇的三個關鍵因素:
信貸壓力和拖欠率上升
對於這個群體來說,信貸壓力正開始"閃爍黃燈"。整體儲蓄率已顯著下降至4.6%,遠低於6.4%的40年平均水準和8.7%的80年平均水準。與此同時,拖欠率正在飆升。
在汽車貸款方面,次級貸款60天拖欠率已達6.7%,創下1994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儘管家庭債務總額的增長(2025年第三季約為4%)與實際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保持一致,但信用卡餘額的增長速度卻是其兩倍,達到了8%。最新數據顯示,逾期30天的信用卡還款率達5.3%,創下11年來的新高,同時學生債務違約也激增。
可負擔能力危機
中低收入家庭正面臨一場"可負擔能力危機",這場危機的催化劑是居高不下的價格水平和穩定的3%通脹率,而這掩蓋了一種"打地鼠"式的價格飆升模式。
這些價格飆升尤其影響了雞蛋、咖啡、電力、汽車保險和醫療保健等必需品。雪上加霜的是,根據Indeed薪資追蹤器的數據,9月的薪資成長已放緩至2.5%,削弱了消費者跑贏通膨的能力。
勞動力情緒惡化
就業機會信心正在減弱。職缺已降至720萬,回到了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並形成了職缺與求職者1:1的比例。此外,10月宣布的裁員人數激增,暗示著這是自大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糕的年度累計裁員趨勢。
消費者情緒和工作焦慮指標一直特別令人不安。密西根大學11月份的月度調查記錄了過去73年中最低的整體消費者信心讀數之一,而對未來一年就業的預期讀數達到了198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與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取代工作相關的焦慮情緒顯然是一個因素,即使在高收入工人中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