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塔尼亞胡設想的「大以色列」計畫細節
內塔尼亞胡欲成就「大以色列」夢想,蠶食多國領土。美國支持與阿拉伯世界的沉默,助長其擴張野心。民眾覺醒或成打破僵局的關鍵。
現在看來,「以色列之王」這個稱號已不足以形容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自我認知。他被權力和榮耀的狂熱驅使,開始渴望獲得一個「使者」的稱號,以便與「以色列的先知和君王」平起平坐。
他說,他正處於「歷史和精神」使命的頂峰,他執著於「大以色列」的夢想和他病態想像中繪製的從尼羅河延伸到幼發拉底河的地圖,對「六個」主權國家的存在漠不關心,無視建立這個地區的人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他們在土地、歷史和地理上紮下了數千年的根。
內塔尼亞胡曾明確表示,他在加薩戰爭之前、之後以及戰爭期間都沒有犯過任何錯誤,但他習慣於將勝利歸功於自己,將失敗歸咎於他人。他不僅屬於亞博廷斯基修正學派(他的父親是該學派最傑出的學生之一),而且他堅信自己的地位超越了加薩戰爭的開國元勳們。
他怎麼可能不這麼做呢?他創下了本-古里安、梅納赫姆·貝京或其他任何人都未曾達到的執政紀錄。他奉「天意」之命,來糾正本-古里安保留「1948年巴勒斯坦人」的錯誤,糾正拉賓締結《奧斯陸協議》並接受分裂「猶太和撒馬利亞」想法的錯誤,以及沙龍撤出加薩地帶的錯誤。
從1990年代中期至今,內塔尼亞胡在其歷屆政府期間所做的一切都屬於這一「修正研討會」的框架之內,他以「神學」傾向和動機進行戰略領導,並以他比其他人更出名的實用主義和逃避進行戰術管理。
內塔尼亞胡在面對記者發表的三句話中,不加掩飾地揭露了以色列立場中隱藏的事實和秘密。 「大以色列」是猶太人貫穿其整個歷史的夢想,而實現這一夢想需要循序漸進,從「第一代」開始,他們在吞併了「巴勒斯坦國」(其邊界由第181號決議劃定)的大部分地區後建立了這個實體。他這一代人,即內塔尼亞胡這一代人,關心的是這個國家的生存(或更確切地說是擴張),以及將其擴展到國旗兩條藍線之間的使命,這是一項“歷史-精神使命”,當以色列人民重新信任他並相信他能執政(或執政)時,他將努力完成這一使命。
從河流到大海
內塔尼亞胡並未詳細說明他為何要談論自己堅守並為之奮鬥的「大以色列夢」。在以色列政治辭典中,「大以色列夢」的意義已然並將繼續發生變化,其中最常見、最廣為流傳(也是共識所在)的是指「從河流到大海」的猶太國家。
這個目標經常得到以色列各政治派別的呼應,並已兩次在議會獲得通過:2018年《國籍法》,以及幾個月前議會向政府提出的阻止巴勒斯坦建國的建議。斯莫特里赫將“兩國方案”描述為“兩國幻想”,而吉迪恩·薩爾則認為建立巴勒斯坦國對以色列而言無異於自殺。
「大以色列」是位於約旦河與地中海之間的猶太國家,特拉維夫毫無疑問地正在將這項「夢想」付諸實踐。它的行動並非遵循其言論,而是預示其言論。加薩的滅絕戰爭和種族清洗、強迫流離失所的努力以及為新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尋找國家/庇護所的工作正在快速推進。
在西岸,以色列的政策目標似乎並無不同,除了過度使用武力的程度。耶路撒冷猶太化正在進行中,這一進程的最新階段發生在艾扎里亞村和貝都因村,以及決定在「E1」地區建造3401套住房,以完成將西岸一分為二的進程。拆除難民營的工作正在有系統且有秩序地進行。
驅逐巴勒斯坦人的計畫是基於軍事安全壓力、金融和經濟扼殺以及針對巴勒斯坦各個地區和社區實施的種族隔離政策,其最終目標是:佔領和吞併最大面積的土地並驅逐最多數量的居民。
儘管該機構已經提供了維持其存在和發揮作用所需的所有必要資格,但只要需要消滅“巴勒斯坦建國夢”,它就很容易受到侵蝕和威望與地位的喪失,即使這個夢想被縮小並被定制為一個沒有權威的自治機構的規模。
其次是黎巴嫩和敘利亞
然而,「大以色列」計畫的第二部分具有多重意義,其中一些是地緣政治安全方面的,有些是地緣經濟方面的。鑑於法西斯主義和宗教民族主義極端主義的蔓延,第一部分是以色列的首要任務。
第一階段,延伸至敘利亞和黎巴嫩,首先是擴大以色列對被佔領的戈蘭高地的主權,並在12月8日之後擴大對敘利亞領土新地區的佔領,特別是具有戰略價值的地區:黑門山的山峰,以及耶爾穆克盆地的分水嶺,並擴大重要的安全和戰略區域,到達大馬士革郊區,並推動“少數民族聯盟”,向德魯茲人和庫爾德人提供保護,並談到到達幼發拉底河以東,沿著約旦北部邊境和伊拉克東部邊境延伸的“大衛走廊”。
透過佔領新的地區(「五大高地」),擴大利塔尼以北的安全區,並威脅(在再次爆發戰爭的情況下)從黑門山和庫奈特拉入侵黎巴嫩的軍事計劃,到達貝卡西部,並分割真主黨的勢力範圍,從而完成其在黎巴嫩戰爭中開始的任務。
在此,我們著重指出兩點:
• 第一,大以色列正在向北擴張,直接控制新的土地,驅逐當地居民,並阻止他們返回被摧毀的村莊。
• 第二,擴大戰略安全控制範圍,不部署地面部隊,依靠壓倒性的空中優勢,在這些國家縱深地區打造安全帶,至少在第一階段這樣做,或許可以作為後續擴張、擴大、蔓延階段的前奏。
多種手段,一個目標
從這個意義上講,「大以色列」的地緣政治安全願景正在以色列認為易於打擊和到達的地區全速推進。其餘的地區和目標則留待有利時機,或許會使用不同的施壓方法。在這方面,特拉維夫將更明確、更可靠地向華盛頓施壓。
例如,約旦旨在成為吸收主要來自西岸的巴勒斯坦「剩餘人口」的載體。如果約旦河與海之間有七百萬巴勒斯坦人,那麼「國家猶太化」將不完整,而他們的人數略多於同一領土上的以色列猶太人總數。
如果約旦抵制該項目,美國將動用施壓俱樂部。如果這些俱樂部無效,他們就會編造藉口和理由,在軍事和安全方面騷擾安曼,並試圖製造一種非建設性的混亂局面,從而擴大對其內政的有害干涉。
以色列很可能會製造問題來保護其在約旦河谷的定居點,這些定居點暴露在約旦高地之下,從而為對安曼的侵略性騷擾開闢新的路徑。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埃及(略作調整)。埃及計劃將西奈沙漠作為接收被迫從加薩流離失所者的通道,而這總是需要藉助隨時可能啟動的美國經濟俱樂部。以色列的戰略思維中有一種執念,即埃及軍隊是該地區規模最大、裝備最精良的軍隊,在摧毀了若干阿拉伯強國的軍隊後,埃及軍隊依然保持著凝聚力。
任何關注以色列媒體和研究中心的人都會注意到,近年來,特拉維夫一直在反對埃及的軍備,並專注於這支軍隊的能力和裝備,以及它可能對以色列安全構成的未來戰略威脅。
有些人或許會覺得,我們在規劃接下來的階段,討論那些如今看來像是天方夜譚的情景時,有些過於天馬行空了。但誰能保證加薩發生的罪行和暴行不是天方夜譚呢?誰能保證幾個月前大馬士革、貝魯特和德黑蘭遭受的褻瀆不是虛構的?
誰說美國採納了以色列在所有這些領域所發生事情的看法和敘述,並堅決捍衛法西斯右翼政府,並為其殺戮和破壞機器提供所需的所有武器和裝備——誰說美國的這種立場不是憑空想像,至少在兩年前是這樣?
美國的支持與阿拉伯的不作為
加薩走廊持續兩年的戰爭為以色列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來檢驗兩件事:
• 第一是美國對其的堅定支持,即使它犯下了最令人髮指的戰爭罪行、侵略和侵犯行為。華盛頓至少在過去三屆總統任期內已經證明,它全力支持猶太復國主義計劃。
川普不是說過,以色列在地圖上顯得局促,是時候擴張了嗎?他昨天不是承認了以色列對耶路撒冷和戈蘭高地的主權,將美國大使館遷至以色列永久統一的首都,並在第一個“世紀協議”中將約旦河西岸的三分之一土地割讓給以色列嗎?今天他又透露,他打算在第二任期內對以色列更加慷慨。
「阿克薩洪水」爆發後,拜登首次訪問該地區時,不是就派他的國務卿去宣傳和為強制遷移辯護嗎?川普每次提到巴勒斯坦國或「兩國方案」時都閉口不談,這難道不重要嗎?以色列高級官員聲稱他們不僅在加薩地帶,而且在約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敘利亞和黎巴嫩的行動中都得到了華盛頓的支持,這難道不重要嗎?
華盛頓只從以色列的角度和利益來看待中東,即便這會對其「溫和阿拉伯」盟友的利益造成最嚴重的傷害。在它看來,這不過是“附帶損害”,而且這種損害是可以控制的,不會影響華盛頓的利益及其總統在該地區“交易”。
• 第二,阿拉伯官方立場的前後矛盾和羞辱程度,已經超越了以色列的預期。阿拉伯各國首都發出的所有言論都只是“譴責”,而且是“措辭最強烈的譴責”。斯莫特里赫回應道:“我們的未來不是由外國人的言論決定的,而是由猶太人的行動決定的。”
阿拉伯人沒有採取任何真正有效的行動,甚至其中一些人自10月7日以來開始接受以色列的說法,他們對“抵抗”和“政治伊斯蘭”,有時甚至是伊朗及其軸心的恐懼日益加深,所有這些都使得以色列能夠在幾個阿拉伯國家首都處於昏睡和同謀無能為力的狀態中,全力以赴地襲擊加沙、西岸、黎巴嫩和敘利亞。
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下去
「大以色列」並非一蹴可幾的計劃,不是明天或後天就能實現的。相反,它是一個從以色列建國至今,在阿拉伯國家口頭立場尚未上升到嚴肅負責的對抗層面的背景下,一步步積累下來的計劃。如今,它正大步向前邁進,依靠的是美國的支持和阿拉伯國家的不作為。
如果局勢持續如此,它很可能採取進一步行動,至少在該地區人民的流動仍處於控制和壓制之下的情況下是如此。然而,這並非在所有國家、所有時間都可依賴的。我們這些在「阿拉伯之春」地震中醒來的人,至今仍在經歷著它所造成的衝擊;我們這些在10月7日地震中醒來的人,至今仍在承受著它的影響。
如果說推翻大以色列和小以色列還有任何希望或賭注,那麼它仍然取決於阿拉伯人民的覺醒和警惕,而這並非遙不可及。這並非一廂情願的想法和魯莽的情緒賭注,因為該地區(以及世界)的經驗告訴我們,這種情況不可能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