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恢復出口油價下跌,石油供應過剩迫在眉睫
全球油價下跌,俄港恢復裝船緩解供應擔憂,但IEA預警歷史性過剩或至。制裁生效前,俄石油出口受阻,未來油價面臨下行壓力。

全球油價11月18日走低,因俄羅斯主要出口港口在短暫運輸後恢復裝船,緩解了市場對供應中斷的擔憂,同時"歷史性過剩"預期繼續壓製油價。
週二,布蘭特原油報63.80美元/桶,較前一交易日下跌0.62%;WTI徘徊在59.49美元/桶附近。此前,俄羅斯新羅西斯克港因遭烏克蘭無人機與飛彈襲擊而停駛兩天,於週日重新啟動裝載作業。該港每日處理約220萬桶原油,佔全球供應約2%,停運消息曾引發供應風險憂慮。
全球進入史無前例的供應過剩週期
市場更大的擔心來自未來兩年的供應大幅成長。國際能源總署(IEA)預計,2026年全球石油供應將比需求多409萬桶/日,為除2020年疫情以外的最大年度過剩。供應預計2025年增加310萬桶/日、2026年再增加250萬桶/日,明年需求增加僅約77萬桶/日。
高盛本週預測油價將持續回落,預計2026年布倫特均價為56美元、WTI為52美元,均低於目前遠期曲線水準。高盛稱:"我們預計市場將出現約200萬桶/日的巨大過剩。"
美國制裁導致俄羅斯出口格局重塑
同時,美國針對俄羅斯石油巨頭Rosneft和Lukoil的製裁將於11月21日生效,已提前衝擊俄羅斯出口流向。包括印度和土耳其在內的主要買家已暫停採購,使俄羅斯海運原油出口在製裁公佈後幾週內下跌20%。
根據摩根大通測算,約三分之一的俄羅斯海運出口——約140萬桶/日——目前被困在海上油輪中,作為漂浮儲存。俄羅斯主力原油品種價格跌至兩年多來最低水平,因買家在製裁生效前尋找替代來源。


